2012年西安市环境状况公报

综述

2012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狠抓落实年”为主题,以加强和创新环境管理为主线,以污染减排为抓手,坚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城乡污染防治并重,不断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2012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6天,比2011年增加1天,其中优级天数为22天,优良率达到83.61%。全市13条河流中,有7条河流水质污染较上年同期有所减轻,6条河流水质同比略有加重,断面综合污染指数低于上年同期14.97个百分点。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参加国家考核的水环境功能区4个点位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环境状况

一、大气环境

2012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06天(其中优级为22天),优良率为83.61%。环境空气中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其年均浓度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8.00%,与上年同期持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均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与上年同期相比,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下降了4.76%,和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上升了2.44%;降尘全年均值与上年度相比下降了8.17%。

(一)监测点位

2012年西安市环境空气国控网监测点位共有11个,其中趋势点位10个:高压开关厂、兴庆小区、纺织城、小寨、市人民体育场、高新西区、经开区、长安区、阎良区和临潼区,清洁对照点位1个:草滩。

(二)监测结果分析评述

1.二氧化硫

2012年全市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为0.040毫克/立方米,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33.33%。与上年度相比,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下降了4.76%。2012年二氧化硫与上年同期比较详见图1。


2.二氧化氮

2012年全市环境空气中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为0.042毫克/立方米,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47.50%。与上年度相比,年均值较上年上升了2.44%。2012年二氧化氮与上年同期比较详见图2。


3.可吸入颗粒物

2012年全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均值为0.118毫克/立方米,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8.00%。年均值与上年度相同。2012年可吸入颗粒物与上年同期比较详见图3。


4.降尘

2012年全市降尘监测点位共14个,取得有效数据168个,自然降尘量月监测值范围为4.15-37.13吨/平方公里•月,年均值为18.78吨/平方公里•月。与上年度相比,降尘年均浓度下降了8.17%。

5.降水pH值

2012年全市设3个降水监测点位,共取得有效样本数94个,酸雨样本数3个。全年降水pH值监测范围为5.0-7.9,全年pH均值为6.3,酸雨发生频率为3.19%,酸雨百分含量为6.00%,酸雨污染情况比上年好转。

二、水环境

2012年对西安市13条河流的30个断面、河流源头的19个断面以及饮用水源地的4个监测点位进行了常规监测。

(一)河流水质

河流水质评价结果图4。


2012年西安市13条河流的30个监测断面中,有5个断面水质达到划分类别,达标率为16.7%。在30个监测断面中,有17个断面达到IV类水质,2个断面达到V类水质,其余11个断面均为劣V类水质。与上年监测结果相比,西安市13条河流中7条河流水质好转,它们是渭河、浐河、皂河、涝河、新河、临河和辋川河,其综合污染指数分别较上年下降了37.06%、22.99%、23.10%、2.63%、37.07%、17.43%和30.62%。其余6条河流(灞河、沣河、潏河、滈河、黑河、零河)水质污染状况均有不同程度地加重,综合污染指数较上年增幅在14.73%~41.93%之间。河流整体水质有所好转,综合污染指数较上年下降14.97%。河流水质污染状况由重至轻依次为:皂河>新河>潏河>滈河>浐河>灞河>黑河>临河>渭河>涝河>辋川河>沣河>零河。

2012年西安市河流的主要污染物依次为:氨氮、石油类、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其污染分担率分别为:29.68%、25.94%、15.53%、10.03%、7.74%、4.84%,6项主要污染物的污染负荷为93.76%。与上年相比,6项主要污染物中除化学需氧量项目污染程度与上年相比略有加重外,其余5项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在30个监测断面中,6项主要污染物的最大值均出现在53#丈八沟断面。污染物仍以有机类污染为主,重金属类污染相对较轻。

4个“城考”断面中,24#灞河口断面的各项“城考”项目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Ⅴ类标准;34#严家渠断面各项“城考”项目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标准;130#兴庆湖湖心断面和140#荆峪沟断面所有“城考”项目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Ⅳ类标准。

(二)河源水质

河源水质评价结果见图5。


河流源头的19个监测断面中,有13个断面(黑峪、田峪、涝峪、太平峪、祥峪、沣峪、太乙峪、岱峪、辋川、清河、流峪、灞源、石头河)未达到其功能区水质划分类别,其余6个断面水质均达标。与上年同期相比,9个断面的水质污染有所减轻,它们是:太平峪、石砭峪、太乙峪、小峪、大峪、库峪、汤峪、辋川和清河断面,综合污染指数降幅均在1.84%~40.72%之间,其余10个断面的水质污染状况均有不同程度地加重,其中岱峪断面水质污染加重最为明显,综合污染指数较上年上升了131.34%,其余断面综合污染指数增幅均在2.08%~45.54%之间。河源整体水质污染加重,综合污染指数较上年相比上升4.57%。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化学需氧量、挥发酚、总镉和石油类。

(三)饮用水水质

2012年西安市饮用水源地的取水总量为39256.4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取水量33732.6万立方米,地下水取水量5523.8万立方米,全年水质达标率为100%。4个饮用水源地的所有监测项目全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或《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的Ⅲ类标准。

三、声环境

2012年度对西安市功能区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及区域环境噪声进行了例行监测。

(一)功能区噪声

2012年全市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8个,分别为陕西宾馆、建筑科技大学、东六路、省气象局、钟楼、高压电瓷厂、搪瓷厂、西五路,分别代表5个类型区域,其中陕西宾馆代表0类区(特殊住宅区);建筑科技大学代表1类区(居民文教区);东六路、省气象局、钟楼代表2类区(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高压电瓷厂代表3类区(工业集中区);搪瓷厂和西五路代表4类区(交通干线道路两侧)。每季度监测1次,全年共监测4次。

2012年对西安市功能区噪声进行了例行监测,结果见表1。


2012年度功能区噪声与2011年度相比,噪声污染整体有所减轻,与国标相比,昼间噪声除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工业集中区、交通干线两侧区达标外,其余两区均超标,夜间噪声全部超标。从污染程度趋势来看:特殊住宅区噪声污染程度稍显加重,居民、文教区,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工业集中区和交通干线两侧区的噪声污染程度减轻。

(二)道路交通噪声

2012年全市道路交通噪声网格布点为156个,实测点位为155个,监测道路总长204.02公里,平均路宽26.1米,平均车流量为3297辆/小时,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为68.2分贝。本年度平均车流量比2011年增加了21辆/小时,道路交通噪声略低于上年,按照道路交通噪声质量等级划分属于“较好”,变化趋势为污染程度稳定。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结果详见表2。


(三)区域环境噪声

2012度全市区域环境噪声网格布点200个,实测200个,平均等效声级为55.3分贝,与上年持平,按照城市区域环境质量等级划分属于“轻度污染”,变化趋势为污染程度稳定。

措施与行动

一、污染减排扎实推进

“十二五”污染减排指标任务包括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四项。按照《西安市污染减排“十二五”实施方案》,将任务横向分解到市级相关部门,纵向落实到区县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形成了“政府负责、环保牵头、部门齐抓共管”的污染减排工作格局。强化减排措施,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建成了4家污水处理厂,完成了6家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大唐户县第二热电厂2#机组完成低氮燃烧技术改造,蓝田尧柏水泥有限公司1#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脱硝工程建成投运。落实推行部门联席会议和联合执法检查制度,联合市农委、市城投集团、市水务集团,对污水处理厂、火电厂、水泥厂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等120个减排项目进行了逐个检查,督促存在问题整改,保证了污处设施正常运行。经国家核查认定, 2012年我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较上年削减了5.12%、2.55%、9.73%和6.38%,四项主要污染物全部超额完成了年度减排目标任务。其中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削减比例全省最高,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提前三年完成了“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任务,氨氮基本实现了时间和任务同步,氮氧化物扭转了不降反升的被动局面,出现了下降趋势。

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再创历史新高

2012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06天,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新高,优良率达83.6%,连续第5年保持在300天以上。这一成绩得益于全市上下联动,采取得力措施防治大气污染。一是扬尘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市政府下发了《西安市全面提升环境空气质量工作规划(2012年-2020年)》,明确了不同污染物分阶段实现达标的目标任务。严格执行大气污染治理定期考核、审批前置和奖惩制度。成立了市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督查组,集中检查15次,检查工地2373家次,下达扬尘污染《提醒单》88份、《督办单》11份。二是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增长势头得到遏制。全年淘汰报废黄标车及老旧车辆28515辆。采取设点检查、流动巡查、上门抽查和遥感监测等方法,不断扩大路(抽)检范围,全年抽测各类车辆44721辆,查处排放超标车辆10273辆。据统计,全年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实现了零增长目标。三是燃煤锅炉治理效果明显。争取环保部烟尘治理资金1.348亿元,完成35台燃煤锅炉共384蒸吨的关停或拆炉并网工作。四是扎实做好秸秆禁烧监督检查工作。夏秋两季继续实现了“零火点”目标,巩固了我市近年来禁烧工作的良好局面。

三、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是出台了《西安市渭河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2012-2014年)》,创立了“河长”领导管理机制,确定了7大项、45个具体污染防治项目,并进一步明确了全市各部门、区县政府的工作职责。二是健全断面考核制度,每月对全市21个区县、开发区32个水体断面进行考核。三是全面推进结构调整和治污项目建设,6家造纸企业关闭退出,建成了8个餐饮深度治理示范工程,泾河工业园实现污水全收集。四是严格执行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条例和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五是不断提升涉重金属企业达标率,35家国控、省控工业企业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达标率提升到93%。

四、生态创建与农村环保稳步推进

浐灞生态区被列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曲江新区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区,武屯镇等4个镇(街)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阎良区获得省级生态区命名,蒋村镇等9个镇(街)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虎峰村等8个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18个生态乡镇和39个生态村通过市级验收并已命名。完成了32个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建成了6个重点镇污水处理厂。临潼区、高陵县和周至县纳入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范围,争取国家和省上专项整治资金1722万元,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

五、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一是全面提升环保依法行政能力。长安区、户县探索在街办(乡镇)成立环保所,建立了全市环境执法细胞工程,进一步强化了农村环境管理。二是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开展了四轮环境安全集中整治,取缔土炼油、废旧塑料加工、小电镀等污染企业250家。三是“两河一区”整治成效显著。取缔关停违法企业74家、高污染企业61家。皂河入渭、化学需氧量、氨氮分别较整治前下降51%和37.82%;新河化学需氧量比整治前下降38.03%,氨氮稳定在10 mg/L以内。四是及时回复环境投诉,开通了12369二级平台,形成市、区(县)统一投诉专网。全年受理、批办投诉13509件,比上年减少4820件,满意率提升到95.64%。

六、惠民实事顺利完成

建立PM2.5监测和防治体系是全市2012年十大惠民实事之一。为此,我局及时制定方案,建成全省第一个大气环境污染监测综合实验室,实现了对PM2.5持续不间断监测,于2012年7月1日正式运行,通过西安市环保门户网站向社会发布PM2.5试验性监测数据,满足了市民知情权。同时,狠抓扬尘、燃煤烟气、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继续加强秸秆禁烧,启动有机废气治理工作,初步建立了以PM2.5污染防治为重点,兼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其他污染物防治的大气污染防治体系。



批准部门:西安市环境保护局

主编部门:西安市环境监测站

发布日期:201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