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安全感,来自国家安全!

自媒体时代,“晒图”“爆照”成为时下众人分享生活与感受的常见途径。

前不久,一位网友在高速上偶遇军用车队,在好奇心驱使下,这位网友在朋友圈炫耀了一番。殊不知这样的“晒照”有可能让自己背上“泄密者”身份,受到“国安法”的问责。


01

当今中国,时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发展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在国际大环境波谲云诡的当下,国家安全应该被放在更加显著的位置。

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以专章形式系统论述了国家安全与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那么,“总体国家安全观”与我们普通民众有何关联?先看一组事例:

2022年6月,西北工业大学电子邮件系统遭受网络攻击。调查显示这是美国对西北工业大学组织的一次网络攻击,其目的是渗透控制中国基础设施核心设备,窃取中国用户隐私数据。

2022年4月28日,北京健康宝使用高峰期遭受网络攻击。经初步分析,网络攻击源头来自境外。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北京健康宝也遭受过类似网络攻击。

这些事件告诉我们:国家安全看似遥不可及,其实随时隐身在你我身边。需要你我处处留心,尤其是在享受利用自媒体、网络自娱自乐之时,不妨时常问问自己“这样做,安全吗?”


02



危害国家安全的事情为何屡见报端、屡禁不止?是民众缺乏安全意识,还是某些人刻意为之?笔者分析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好奇心、炫耀心作怪。自古以来,中国民众普遍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每当看到军人、军队、军车或与“国字号”相关的事物,就忍不住想去拍照、去分享,更想围观、探究他们是什么人?在做什么?和我有无关系?

另一方面,缺乏国家安全、信息保密意识。在拍摄照片、短视频或直播过程中,一些人很可能因不注意周边环境和地理位置而无意间造成泄密。有些人甚至为了“蹭热度”,铤而走险,将爆料和展示涉及敏感内容的信息作为“吸引粉丝”的“流量密码”,不经意间造成严重的泄密问题。

究其深层原因,是忽略了国家安全与自我关系的距离。对于民众来说,“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对其详细内容往往缺乏深刻了解和感悟,总觉得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或者只存在于小说、影视剧之中。加之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爱国者,怎会让如此严重的“低级错误”发生?

对于有关国家安全的宣传,民众也是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未能完全做到心领神会、融会贯通,从而导致对国家安全保护意识的缺乏。


03



维护国家安全,我们都不是“局外人”。如何让国家安全意识深入千家万户?笔者以为需要如此:

让民众更好的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立起维护国家安全的自觉性,需要有关职能部门组织开展有特色、接地气的普法宣传活动。

在信息传播高速化、无界化的当下,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各级普法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客户端等平台,将“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帮助民众去理解、去分享。

在内容上,突出政治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生物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保密安全等内容;

在范围上,突出全领域、全覆盖,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进网络;

在方式上,注重面向群众、发动群众、引导群众,突出全方位、全媒体,各种宣传手段齐上阵。

通过对国家安全的大力宣传,让民众切实增强国家安全法治意识,进而用实际行动维护和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家”与“国”本身就是一体,“家”所拥有的安全感来自于“国”的庇护、坚守;而“国”的安全需要每个“家”里的成员来维护。

我们常常追求“安全感”,殊不知个人安全感最大的来源是国家。国家越安全,人民就越有安全感;人民越有安全意识,国家安全也就越有保障。

作为个人我们应该这样做:

首先,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深刻内涵,是每个民众的基本功课。

其次,从个人角度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比如在网络中注意个人信息的泄露,在发布照片或视频中注意国家信息的外泄,不要因为蝇头小利而去做危害国家安全的事情等。

维护国家安全,需要始终将个人与国家的“安全感”紧密相连,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在新安全格局下,唯有“家”与“国”同呼吸、共命运,共同筑起国家安全的坚强壁垒,进而转化为全民守护安全的自觉行动,方能让“家”与“国”更安心、更安全。